天主教與基督教源出於一,所以天主教徒也稱為基督徒。但狹義來說,
基督教乃是十六世紀時,以馬丁路德、加爾文、慈運理等人為首,從天主教
改革出來的教派,稱為更正教或抗羅宗(Protestant),即現今我們一般所
稱為的基督教。
雖然天主教和基督教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本源於一,但在十五、十六世紀, 羅馬天主教腐化末落。又因天主教所發行「贖罪券」濫用情況,引起教內人士 對天主教赦罪權的質疑。當時天主教一位修士馬丁路德(1483 -1546),毅然於 1517年發表他有名的95條文,釘在德國威登堡教堂大門,公然否認人可以因購買 贖罪券或表面的苦行能獲得赦罪。他極力抗辯:按聖經真理,人蒙赦罪乃是因著 信心,而非因金錢。爭論的結果,是對教皇無誤權威的質疑。(因為贖罪券的效 力,有教皇的認准。)爭論繼續蔓延,缺裂勢成水火,各地教會多有脫離羅馬天 主教的,這些教會就成為今日的基督教會,並在多方面進行改革和修正。
今天的天主教固然已在許多方面進行改革,一改昔日腐化的現象,而且在許 多重要教義上 (如三位一體,神人二性等),與基督教基本上是一致。不過在一 些教會傳統和理解上,與基督教亦有不同之處。
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分別
雖然天主教和基督教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本源於一,但在十五、十六世紀, 羅馬天主教腐化末落。又因天主教所發行「贖罪券」濫用情況,引起教內人士 對天主教赦罪權的質疑。當時天主教一位修士馬丁路德(1483 -1546),毅然於 1517年發表他有名的95條文,釘在德國威登堡教堂大門,公然否認人可以因購買 贖罪券或表面的苦行能獲得赦罪。他極力抗辯:按聖經真理,人蒙赦罪乃是因著 信心,而非因金錢。爭論的結果,是對教皇無誤權威的質疑。(因為贖罪券的效 力,有教皇的認准。)爭論繼續蔓延,缺裂勢成水火,各地教會多有脫離羅馬天 主教的,這些教會就成為今日的基督教會,並在多方面進行改革和修正。
今天的天主教固然已在許多方面進行改革,一改昔日腐化的現象,而且在許 多重要教義上 (如三位一體,神人二性等),與基督教基本上是一致。不過在一 些教會傳統和理解上,與基督教亦有不同之處。
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分別
天主教 | 基督教 |
---|---|
1.堅持教會三個最高權威:教皇、聖經、教會傳統。 | 堅持聖經是唯一最高的信仰權威。 |
2.認為教皇為地上教會之首,為基督在地上的代表人。當他坐在寶座上宣告有關信仰和道德的訓諭時,被視為無誤。 | 認為教皇也有錯,唯一無誤的,只有聖經。 |
3.全世界的天主教在體制上是合為一體的,雖然當中各教區修院有個別差異,但仍保持其一體性和要求高度的合一和順服。 | 除部分傳統教會外,多數堂會都是獨立自主的。間中也有合作聯合活動。 |
4.堅持教會七大聖禮:彌撒聖事(聖餐)、洗禮聖事、堅振聖事(受聖靈)、修好聖事(告解)、婚姻聖事、聖秩聖事(授職)、傅油聖事(醫療)。 | 只保留聖餐和洗禮兩大聖禮。 |
5.相信煉獄的存在,作為一般善者進天堂前洗淨自己靈魂的地方,為生前未赦的小罪作補贖。 6.恭敬聖母及聖人,表頌他們在聖德路上的奮鬥和成功;更為之立像敬禮以表敬愛。 | 相信人藉基督的救贖已完全赦罪,毋須再經煉獄洗淨。 反對為聖母及聖人立像,為免有敬拜偶像之嫌。 |
7.接納在兩約之間著作的十四卷希臘文「次經」的地位。 | 不接受「次經」的權威。 |
8.認為得救是漸進的過程,無必勝的把握。 | 認為得救是可以有把握的。 |